文/於凡諾一話說天龍八部,宋遼對峙的年代,
素來羸弱被人欺負的宋王朝,竟然突然打了一個大勝仗,捷報上說僅僅憑著雁門關守軍將領親率部下將士,血戰數日,竟然大敗遼帝耶律洪基十餘萬虎狼之師,不僅殺傷遼軍數千,竟然還一舉擊敗格斃遼國大將南院大王蕭峰,迫使遼主耶律洪基最終不逞而退。
於是,收到邊關守將的捷表,宋帝趙煦大喜,傳旨關邊,犒賞三軍,指揮使以下,各各加官進爵。
尤其是宋帝趙煦也開始自覺英明武勇,遠邁太祖太宗。更是連日賜宴朝臣,宮中與后妃歡慶。自此,歌功頌德之聲,洋洋盈耳,慶祝大捷之表,源源而來。
然而事情的真相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在小說里,兵強馬壯的遼帝耶律洪基,親率雄兵十幾萬兵臨雁門關,對於大宋疆土已經志在必得。卻不幸被喬峰及其兩個義弟冒死在千軍萬馬中擒拿住,後又在喬峰以性命相搏之下,才不得已答應立即退兵,並在兩軍陣前親口頒令,在他一生之中,不許遼國一兵一卒,侵犯大宋邊界。
一場涉及兩國,十幾萬大軍入侵的大戰於是得以平息,
這場大禍最終以喬峰拾起地下的兩截斷箭插入自己的心臟自盡氣絕,表白心底無私而告終。
因為大遼契丹人向來極是守信,極少背約食言,遼軍將士聽到即刻便可班師,為能免去這場戰禍,盡皆歡喜,只見一個個容光煥發,歡呼萬歲,欣悅之情見於顏色。而雁門關上的宋軍、關下的群豪聽到遼帝下令退兵,並說終他一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犯界,也是歡聲雷動。
這才是天龍八部里的這樁軍國大事的真相。
但是真相重要嗎?二趙煦這皇帝實在已經憋的太久,
自從九歲登基為帝,他就一直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垂簾聽政。這九年,趙煦雖然作為皇帝,但是除了乖乖的聽奶奶吩咐之外,何曾敢隨便干過一件事,隨口說過一句話。
憋的太久了,
他早就受不了了,
他需要出口惡氣。
但是古往今來,
還有什麼比大興武功更榮耀,還有什麼比統率百萬雄兵,破陣殺敵,收復祖先失去的領土,接受敵人一一肉袒出降更好的理由。
是的,剛剛大權在握的趙煦也是太需要這個了。
其實,什麼才是新上任皇帝的需要,而且是迫不及待的需要。
勘不破這一點,才是真正官場蠢豬渾人一個。這樣的渾人,假如還稍有自知之明的,還能知道自己這輩子升多大官是沒有指望了,就想方設法發點小財過好這一生吧。
不是皇帝好蒙,而是皇帝需要,
否則誰敢公然造假,
軍中朝中耳目眾多,人多嘴雜,誰敢公然造假?
三再說了,
畢竟,
雁門關發生了這樣的大事,喬峰死了,遼帝不僅撤兵了,還發下重誓終其一生不再南下攻宋。
於是,
首先,捷報是必須要有的,
這麼大一樁事情也是需要有一個解釋的。至於真相,到底是誰做到的,誰是功臣,這不要緊,也不重要。最要緊的是誰來寫捷報,誰來上傳捷報,誰才是這一事件升官發財最直接的受益者,這才是緊急且重要的事情。
其次解釋合理了,幸陛下洪福齊天,朝中大臣指示機宜,眾將士用命,
守關大將的邊關捷報,既是邊關守將自我的需要,也是大臣們的需要,甚至是皇帝的心聲,一切正中下懷。你懂我懂全都懂。於是升官發財,群臣大宴,皆大歡喜。
反過來想,
敢於這樣公然造假的人,其實是在玩火,要麼自身就是皇親國戚,要麼至少朝中有人。倘若沒有朝中重重權貴力量的庇護,一個小小的邊關守將又怎能,又豈敢公然造假,公然貪天之功為己有。
要是都不是,那麼就只剩下一條,就是這體制很變態,滿朝文武爛的已經不可收拾。大家早已經相互瞞上欺下,互相以為玩弄對方於鼓掌之中為樂了。四其實,
無論大捷存不存在,這不重要,大家需要才是重要而確定的,
守關大將需要大捷,
朝中權貴需要大捷,
新皇帝更是需要大捷,
至於邊關捷報的真假如何,
在自上而下的歌舞昇平中,在大家升官發財的聲聲祝賀中,還有誰會真的關心呢?!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也有一個橋段,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國演義里的董卓驕傲自大,以職位尊卑看人,尊者貴卑者賤,甚至戰場上被人救了還僅僅因為對方職位低就輕視怠慢對方。
然而,雖然他平亂無力,剿賊無功,一再丟盔棄甲,屢屢戰敗,但是他通過賄賂當朝皇帝寵愛的十常侍,不僅罪責得以倖免,還因結托朝貴,一路進官加爵,為前將軍、鰲鄉侯、西涼刺史、并州牧等,並統西州大軍二十萬,一時聲名顯赫。
這不也就是說了,事實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升官發財。
以至於國家狼煙四起,四方造反者風起雲湧不斷攻城陷地時。金鑾殿里,在諫議大夫劉陶大膽找到靈帝,對他說:「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時,漢靈帝還大惑不解,「國家承平,有何危急?」
禍在眼前而完全不知。
我想起明亡之時,崇禎帝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最終竟無一人前來,崇禎帝抱恨說:「諸臣誤朕也,……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五可以想見,
一份接一份,捷報接下來會接踵而至,
雄州大捷,
青唐大捷,
豐州大捷,
……
還有
青州某縣界長出嘉禾,一莖九穗。
蘇州天降甘露。
東京城郊有人見到麒麟。
西京附近地生靈芝。
京兆府出現五色祥雲。
南京有人見到鳳凰。
大宋京城汴梁皇宮之中,延和殿後閣,趙煦正在伏案翻看各地奏章,
一一閱畢,心中一暖,感概莫名。
祥瑞,
莫非,這真是天意。
公然造假帶來上下一片歌舞昇平,天龍八部里的一段公案
文/於凡諾
一
話說天龍八部,宋遼對峙的年代,
素來羸弱被人欺負的宋王朝,竟然突然打了一個大勝仗,捷報上說僅僅憑著雁門關守軍將領親率部下將士,血戰數日,竟然大敗遼帝耶律洪基十餘萬虎狼之師,不僅殺傷遼軍數千,竟然還一舉擊敗格斃遼國大將南院大王蕭峰,迫使遼主耶律洪基最終不逞而退。
於是,收到邊關守將的捷表,宋帝趙煦大喜,傳旨關邊,犒賞三軍,指揮使以下,各各加官進爵。
尤其是宋帝趙煦也開始自覺英明武勇,遠邁太祖太宗。更是連日賜宴朝臣,宮中與后妃歡慶。自此,歌功頌德之聲,洋洋盈耳,慶祝大捷之表,源源而來。
然而事情的真相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在小說里,兵強馬壯的遼帝耶律洪基,親率雄兵十幾萬兵臨雁門關,對於大宋疆土已經志在必得。卻不幸被喬峰及其兩個義弟冒死在千軍萬馬中擒拿住,後又在喬峰以性命相搏之下,才不得已答應立即退兵,並在兩軍陣前親口頒令,在他一生之中,不許遼國一兵一卒,侵犯大宋邊界。
一場涉及兩國,十幾萬大軍入侵的大戰於是得以平息,
這場大禍最終以喬峰拾起地下的兩截斷箭插入自己的心臟自盡氣絕,表白心底無私而告終。
因為大遼契丹人向來極是守信,極少背約食言,遼軍將士聽到即刻便可班師,為能免去這場戰禍,盡皆歡喜,只見一個個容光煥發,歡呼萬歲,欣悅之情見於顏色。而雁門關上的宋軍、關下的群豪聽到遼帝下令退兵,並說終他一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犯界,也是歡聲雷動。
這才是天龍八部里的這樁軍國大事的真相。
但是真相重要嗎?
二
趙煦這皇帝實在已經憋的太久,
自從九歲登基為帝,他就一直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垂簾聽政。這九年,趙煦雖然作為皇帝,但是除了乖乖的聽奶奶吩咐之外,何曾敢隨便干過一件事,隨口說過一句話。
憋的太久了,
他早就受不了了,
他需要出口惡氣。
但是古往今來,
還有什麼比大興武功更榮耀,還有什麼比統率百萬雄兵,破陣殺敵,收復祖先失去的領土,接受敵人一一肉袒出降更好的理由。
是的,剛剛大權在握的趙煦也是太需要這個了。
其實,什麼才是新上任皇帝的需要,而且是迫不及待的需要。
勘不破這一點,才是真正官場蠢豬渾人一個。這樣的渾人,假如還稍有自知之明的,還能知道自己這輩子升多大官是沒有指望了,就想方設法發點小財過好這一生吧。
不是皇帝好蒙,而是皇帝需要,
否則誰敢公然造假,
軍中朝中耳目眾多,人多嘴雜,誰敢公然造假?
三
再說了,
畢竟,
雁門關發生了這樣的大事,喬峰死了,遼帝不僅撤兵了,還發下重誓終其一生不再南下攻宋。
於是,
首先,捷報是必須要有的,
這麼大一樁事情也是需要有一個解釋的。至於真相,到底是誰做到的,誰是功臣,這不要緊,也不重要。最要緊的是誰來寫捷報,誰來上傳捷報,誰才是這一事件升官發財最直接的受益者,這才是緊急且重要的事情。
其次解釋合理了,幸陛下洪福齊天,朝中大臣指示機宜,眾將士用命,
守關大將的邊關捷報,既是邊關守將自我的需要,也是大臣們的需要,甚至是皇帝的心聲,一切正中下懷。你懂我懂全都懂。於是升官發財,群臣大宴,皆大歡喜。
反過來想,
敢於這樣公然造假的人,其實是在玩火,要麼自身就是皇親國戚,要麼至少朝中有人。倘若沒有朝中重重權貴力量的庇護,一個小小的邊關守將又怎能,又豈敢公然造假,公然貪天之功為己有。
要是都不是,那麼就只剩下一條,就是這體制很變態,滿朝文武爛的已經不可收拾。大家早已經相互瞞上欺下,互相以為玩弄對方於鼓掌之中為樂了。
四
其實,
無論大捷存不存在,這不重要,大家需要才是重要而確定的,
守關大將需要大捷,
朝中權貴需要大捷,
新皇帝更是需要大捷,
至於邊關捷報的真假如何,
在自上而下的歌舞昇平中,在大家升官發財的聲聲祝賀中,還有誰會真的關心呢?!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也有一個橋段,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國演義里的董卓驕傲自大,以職位尊卑看人,尊者貴卑者賤,甚至戰場上被人救了還僅僅因為對方職位低就輕視怠慢對方。
然而,雖然他平亂無力,剿賊無功,一再丟盔棄甲,屢屢戰敗,但是他通過賄賂當朝皇帝寵愛的十常侍,不僅罪責得以倖免,還因結托朝貴,一路進官加爵,為前將軍、鰲鄉侯、西涼刺史、并州牧等,並統西州大軍二十萬,一時聲名顯赫。
這不也就是說了,事實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升官發財。
以至於國家狼煙四起,四方造反者風起雲湧不斷攻城陷地時。金鑾殿里,在諫議大夫劉陶大膽找到靈帝,對他說:「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時,漢靈帝還大惑不解,「國家承平,有何危急?」
禍在眼前而完全不知。
我想起明亡之時,崇禎帝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最終竟無一人前來,崇禎帝抱恨說:「諸臣誤朕也,……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五
可以想見,
一份接一份,捷報接下來會接踵而至,
雄州大捷,
青唐大捷,
豐州大捷,
……
還有
青州某縣界長出嘉禾,一莖九穗。
蘇州天降甘露。
東京城郊有人見到麒麟。
西京附近地生靈芝。
京兆府出現五色祥雲。
南京有人見到鳳凰。
……
大宋京城汴梁皇宮之中,延和殿後閣,趙煦正在伏案翻看各地奏章,
一一閱畢,心中一暖,感概莫名。
祥瑞,
莫非,這真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