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喜歡照鏡子,正所謂女人愛美,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一面「小鏡子」就是媽媽非常形象的真實寫照,這個「小鏡子」就是自己的小孩,他們的一些行為在媽媽身上能找到根源。
小志已經8歲了,喜歡亂扔東西,回家後自己的書包不是扔在鞋柜上,就是扔在沙方上,有時候還會扔到卧室里。早上起來也是一樣,自己的襪子找也找不到,不知道扔在哪裡了,去學校也經常忘記帶書本或者一些學慣用品,這種丟三落四的行為得到媽媽的批評,也得到老師的批評。
再來看看小志的媽媽,也有經常丟三落四的習慣,出門不是忘記帶手機,就是回家時發現鑰匙放在單位了,自己的包一團糟,要找個東西非得全部倒出來才好找,而且她的衣櫃也是凌亂不堪,這時候我們會發現,有其母才有其子。
這種場景在很多家庭都有出現,作為媽媽,總是責怪自己的孩子,卻從來不反思自己的行為,有時候一次次的對著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承受著委屈。真的,看到孩子的一些不好的習慣的時候,作為媽媽一定要問問自己: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呢?他這種不好的習慣是怎麼形成的呢?從孩子的言行看自己,反思自己小牛期中考試沒考好,於是媽媽很生氣,對著她大吼大叫,說她整天只知道玩,不知道學習,怎麼能把考試考好。一開始,小牛沒有回復媽媽,也覺得是自己表現不好惹媽媽生氣了,當媽媽不停的說她的時候,她也爆發了,開始頂嘴,開始對著媽媽吼叫說自己怎麼就只知道玩了,每天學習的時間還短嗎,難道自己沒有學習嗎?面對小孩的抱怨先是一愣,不曾想到小孩會這樣跟自己說話,加上自己工作上的不順心,於是一氣之下,揚起手掌打在了小牛的臉上:誰讓你這麼跟我說話的,考不好還有理由了不成!
看到沒有,「誰讓你這麼跟我說話的」,誰教的,媽媽自然不會想到是自己教的。媽媽不清楚自己的行為就是孩子學習的根源所在,這就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教」與「學」的過程,加上孩子模仿大人的能力很強,所以當媽媽平常有一些不好的習慣的時候,小孩就很快學會了。所以,媽媽在不知不覺中「教」,小孩在不知不覺中「學」,根源就是媽媽「教」錯了。
當感覺到孩子的行為不妥當,讓我們得不到尊重的時候,作為媽媽,先不要上火,更不能動手教育,應該反過來思考:自己平常的行為跟孩子是不是一樣了,如果說自己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那麼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的反思自己。只有認清了問題的根源,我們就知道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趕快做出調整,只有這樣情況才會有很大的轉變。了解孩子,認識自己有的孩子喜歡插嘴,這其實是很不禮貌的,特別是大人們在講話的時候,小孩喜歡插嘴是非常不好的現象。有的媽媽可能會反思,覺得自己平常也不是這樣啊,不喜歡插嘴啊,自己的小孩怎麼會這個樣子?可能媽媽還不夠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性格就是很急的那種,平常說話很快,做事也是火急火燎的,這些表現實際上很容易讓孩子受到感染,雖然孩子的表現形式與媽媽不同,但問題的根源是一樣的,所以喜歡在別人說話的時候插嘴,或者別人話還沒說完就打斷別人。
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問題一定是可以從媽媽身上找到原型的,有些可能不是很明顯,甚至是不同的形式,但是根源是一樣的。如果我們有懷疑,那說明我們對自己的了解不夠,還沒有把孩子的行為和自己的個性關聯起來,我們一旦發現了其中的關聯性,就會認識到自己,發現自己的行為讓孩子受到了影響。孩子是通過學習我們,才會出現一些問題的,我們通過了解孩子,再去對照自己,就會發現孩子是多麼無辜,所以我們應該好好正視自己的問題所在。
孩子就是我們的「小鏡子」,他們的言行舉止能夠在我們身上找到影子,這就是我們需要去認識和反思的地方,通過他們的問題來認清自己,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如果我們能夠發現問題所在,自然就不會再那樣責怪孩子了,也知道怎麼去改變自己來讓孩子更加的優秀。
媽媽有問題責怪孩子,不反思自己的行為,小孩會很無辜
媽媽喜歡照鏡子,正所謂女人愛美,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一面「小鏡子」就是媽媽非常形象的真實寫照,這個「小鏡子」就是自己的小孩,他們的一些行為在媽媽身上能找到根源。
小志已經8歲了,喜歡亂扔東西,回家後自己的書包不是扔在鞋柜上,就是扔在沙方上,有時候還會扔到卧室里。早上起來也是一樣,自己的襪子找也找不到,不知道扔在哪裡了,去學校也經常忘記帶書本或者一些學慣用品,這種丟三落四的行為得到媽媽的批評,也得到老師的批評。
再來看看小志的媽媽,也有經常丟三落四的習慣,出門不是忘記帶手機,就是回家時發現鑰匙放在單位了,自己的包一團糟,要找個東西非得全部倒出來才好找,而且她的衣櫃也是凌亂不堪,這時候我們會發現,有其母才有其子。
這種場景在很多家庭都有出現,作為媽媽,總是責怪自己的孩子,卻從來不反思自己的行為,有時候一次次的對著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承受著委屈。真的,看到孩子的一些不好的習慣的時候,作為媽媽一定要問問自己: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呢?他這種不好的習慣是怎麼形成的呢?
從孩子的言行看自己,反思自己
小牛期中考試沒考好,於是媽媽很生氣,對著她大吼大叫,說她整天只知道玩,不知道學習,怎麼能把考試考好。一開始,小牛沒有回復媽媽,也覺得是自己表現不好惹媽媽生氣了,當媽媽不停的說她的時候,她也爆發了,開始頂嘴,開始對著媽媽吼叫說自己怎麼就只知道玩了,每天學習的時間還短嗎,難道自己沒有學習嗎?面對小孩的抱怨先是一愣,不曾想到小孩會這樣跟自己說話,加上自己工作上的不順心,於是一氣之下,揚起手掌打在了小牛的臉上:誰讓你這麼跟我說話的,考不好還有理由了不成!
看到沒有,「誰讓你這麼跟我說話的」,誰教的,媽媽自然不會想到是自己教的。媽媽不清楚自己的行為就是孩子學習的根源所在,這就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教」與「學」的過程,加上孩子模仿大人的能力很強,所以當媽媽平常有一些不好的習慣的時候,小孩就很快學會了。所以,媽媽在不知不覺中「教」,小孩在不知不覺中「學」,根源就是媽媽「教」錯了。
當感覺到孩子的行為不妥當,讓我們得不到尊重的時候,作為媽媽,先不要上火,更不能動手教育,應該反過來思考:自己平常的行為跟孩子是不是一樣了,如果說自己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那麼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的反思自己。只有認清了問題的根源,我們就知道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趕快做出調整,只有這樣情況才會有很大的轉變。
了解孩子,認識自己
有的孩子喜歡插嘴,這其實是很不禮貌的,特別是大人們在講話的時候,小孩喜歡插嘴是非常不好的現象。有的媽媽可能會反思,覺得自己平常也不是這樣啊,不喜歡插嘴啊,自己的小孩怎麼會這個樣子?可能媽媽還不夠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性格就是很急的那種,平常說話很快,做事也是火急火燎的,這些表現實際上很容易讓孩子受到感染,雖然孩子的表現形式與媽媽不同,但問題的根源是一樣的,所以喜歡在別人說話的時候插嘴,或者別人話還沒說完就打斷別人。
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問題一定是可以從媽媽身上找到原型的,有些可能不是很明顯,甚至是不同的形式,但是根源是一樣的。如果我們有懷疑,那說明我們對自己的了解不夠,還沒有把孩子的行為和自己的個性關聯起來,我們一旦發現了其中的關聯性,就會認識到自己,發現自己的行為讓孩子受到了影響。孩子是通過學習我們,才會出現一些問題的,我們通過了解孩子,再去對照自己,就會發現孩子是多麼無辜,所以我們應該好好正視自己的問題所在。
孩子就是我們的「小鏡子」,他們的言行舉止能夠在我們身上找到影子,這就是我們需要去認識和反思的地方,通過他們的問題來認清自己,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如果我們能夠發現問題所在,自然就不會再那樣責怪孩子了,也知道怎麼去改變自己來讓孩子更加的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