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
或許所有家長都本能的對孩子有著很多的期望,比如希望孩子優秀,自律,懂得自我規劃等等。
家長們總認為自己的想法是為了孩子好,是考慮到孩子的未來,但是在真正的將這種期望付諸於行動中去要求孩子的時候,卻發現並不是那麼容易。
對孩子過度要求的結果大多都是「兩敗俱傷」,家長和孩子都不開心,甚至還可能互相傷了對方的心。
很多家長糾結於不知道怎麼去「改變」孩子的時候,卻沒有發現,有些時候孩子的改變其實是家長無意間促成的。孩子突如其來的改變究竟是為什麼?有些家長對孩子期望過大,總是不自覺的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對孩子的要求頗多,孩子一旦沒有做到就會非常生氣,我有一個閨蜜就是這樣的「戰鬥系」家長。
閨蜜自從有了孩子之後,三天兩頭跟我說的話都是在討論如何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從孩子能跑能跳開始就計劃著要給孩子報班培訓,我勸了很久她也不聽。
幸好即便是興趣班也是有年紀的限制的,才沒讓閨蜜在孩子剛會走路就給她報名舞蹈班。但是隨著孩子上幼兒園,閨蜜又開始琢磨著給孩子培養興趣愛好了。
其實閨蜜的心情我也不是不能理解,我們這一代人對於孩子的才藝確實十分在意,畢竟我們很多人都是長大了才會後悔自己什麼都不會,和其他多才多藝的人比起來總覺得「低人一等」。
但是閨蜜顯然急過頭了,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想法,自作主張的就給孩子報名了興趣班,也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去上課。搞得孩子經常抵觸。
每次閨蜜送完孩子都會找我哭訴,一邊心疼孩子一邊心疼自己,覺得孩子沒有體會到自己的良苦用心。
我也不知道怎麼去勸她,只能側面開解,告訴她不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也要給自己培養一些興趣愛好。
閨蜜後來可能是思考過了,把我的話聽進去了。
沒過多久就跟我說她給孩子退掉了興趣班,不想逼迫孩子。而讓孩子學舞蹈單純是因為她自己喜歡舞蹈,那為什麼不自己去學呢?
我還沒從閨蜜的突然「醒悟」中回過神來,她就告訴我她自己報名了一個舞蹈班,這速度簡直讓我嘆為觀止。
本來我以為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結果沒想到還有後續,前段時間閨蜜給我發消息,說孩子突然跟她說想要學跳舞,因為在家裡看見媽媽練舞很好看,想和媽媽一起跳舞。
隔著電話我都能感覺到她的震驚,連連說了好幾遍自己沒有再逼迫孩子了,沒想到孩子自己突然喜歡上舞蹈了,簡直不可思議。
最後閨蜜當然還是給孩子報名了舞蹈班,還和她是同一個舞蹈工作室,母女倆周末一起去上課。母女感情也變得更好了。
雖然閨蜜對孩子的變化感到非常的震驚,但是說實話我其實毫不意外。
因為我了解閨蜜是真的很喜歡舞蹈,原本不管是朋友還是閨蜜的丈夫都覺得她堅持不了太久,但是沒想到她不僅堅持下來了,甚至在回家之後也會自主練習,跳的也越來越好。
說實話這樣的感染力讓我有時候看著都想去學跳舞了,更不要說總是和媽媽在一起的孩子了。
相比閨蜜以前那種「強迫式」的教育方式,現在她對孩子的影響其實是潛移默化的,又或者說是她給孩子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作用。
很多家長都想要孩子變得自律變得有計劃,但是自己卻沒有任何的計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只會提出「你要怎麼做」但是連家長自己都不會這樣做。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就像是說一套做一套的雙面人一樣,這樣的家長說出來的話也沒有任何的威信。
閨蜜後期的做法,雖然不是直接的對孩子有所要求,但是她主動的約束自己,這種嚴於律己的做法反而會提高家長在孩子心中的高度,讓家長成為孩子崇拜的對象,而更願意去做事情。
如今很多家長的腦海里其實都充斥著過度焦慮的思想。有些家長恨不得孩子一出生就為孩子思考到99歲的人生,把孩子的未來計劃得明明白白的。
不僅如此,她們還會告訴其他對孩子的未來沒有太多計劃的家長們,「你們不能這樣,這樣孩子以後會輸在起跑線上」「孩子長大會後悔的」,硬生生的用這種渲染焦慮的方式把所有的佛系家長都變成戰鬥系家長。
但是家長們卻沒有考慮到,不管是佛系家長還是戰鬥系家長,都不能決定孩子的未來,能夠決定孩子未來的只有孩子自己。
所以家長做出的選擇並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孩子的未來教育需要的是孩子和家長的「合作」。
那麼在這樣的「合作」里,家長又應該做些什麼呢?1、家長的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和家長的要求家長的期望相比起來,家長自己本身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更加的重要。
一味的給孩子提要求只會讓孩子不堪其擾,不願意去回應家長的期待,自然結果也不可能和家長想像的一樣了。
但是家長自身做好榜樣,不以給孩子壓力為主,反而去規劃自身,這樣以身作則更能讓孩子接受。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總是擔心孩子不學好,但是還有什麼人比家長離孩子更近呢?家長約束好自己,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就是在約束孩子。
2、不要試圖去控制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家長總是不經意的表現出想要控制孩子的一面。
比如有時候家長覺得孩子總是在家裡不出門,覺得孩子很懶,有些家長就會指責孩子,「你每天待在家裡太不健康了!出去走走吧!」
這樣的話在家長看來可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實際上家長一開始就先給了孩子一個負面的評價,在這個負面的評價後面還接著一句半強迫式的命令,這樣只會讓孩子反感。
試想一下你買了一件並不適合你的衣服,你知道這個衣服不適合你,但是你的丈夫/妻子卻對你說,「這衣服你穿上太難看了!你以後不要穿了!」
你或許知道對方說的是實話,可是在那個當下你真的可以接受這樣的話嗎?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他們或許知道自己的某些行為對自己的健康有影響,但是家長不由分說的否定和命令反而會激發他們的叛逆心。
3、創造條件但不必刻意引導
與其去控制和要求孩子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家長不如給孩子創造做事情的條件,不要去刻意的要求孩子,也不要刻意的去引導孩子。
更應該是讓孩子從家長樂觀積極的態度和行為上發現做某件事的快樂,但是即便是自己的行為也無法引導孩子的時候,家長也不要刻意。
有些家長可能看了前文中閨蜜的案例,覺得自己也可以為了讓孩子學某樣東西自己就先去學習,但是事實上你懷著這樣的心態,在學習中展現的狀態也是負面的,只會讓孩子更加認為這件事情是不快樂的,反而適得其反。
我相信所有的家長本意都是希望孩子可以變得更好,都是希望孩子生活快樂,但是有些時候,這樣的期望用錯了方式卻可能變成家長和孩子雙方的壓力來源。
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咪,在生娃帶娃的路上過關斬將。關注我,學習最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關於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到底做「戰鬥系」還是「佛系」家長?都不是,孩子需要家長這樣做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
或許所有家長都本能的對孩子有著很多的期望,比如希望孩子優秀,自律,懂得自我規劃等等。
家長們總認為自己的想法是為了孩子好,是考慮到孩子的未來,但是在真正的將這種期望付諸於行動中去要求孩子的時候,卻發現並不是那麼容易。
對孩子過度要求的結果大多都是「兩敗俱傷」,家長和孩子都不開心,甚至還可能互相傷了對方的心。
很多家長糾結於不知道怎麼去「改變」孩子的時候,卻沒有發現,有些時候孩子的改變其實是家長無意間促成的。
孩子突如其來的改變究竟是為什麼?
有些家長對孩子期望過大,總是不自覺的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對孩子的要求頗多,孩子一旦沒有做到就會非常生氣,我有一個閨蜜就是這樣的「戰鬥系」家長。
閨蜜自從有了孩子之後,三天兩頭跟我說的話都是在討論如何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從孩子能跑能跳開始就計劃著要給孩子報班培訓,我勸了很久她也不聽。
幸好即便是興趣班也是有年紀的限制的,才沒讓閨蜜在孩子剛會走路就給她報名舞蹈班。但是隨著孩子上幼兒園,閨蜜又開始琢磨著給孩子培養興趣愛好了。
其實閨蜜的心情我也不是不能理解,我們這一代人對於孩子的才藝確實十分在意,畢竟我們很多人都是長大了才會後悔自己什麼都不會,和其他多才多藝的人比起來總覺得「低人一等」。
但是閨蜜顯然急過頭了,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想法,自作主張的就給孩子報名了興趣班,也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去上課。搞得孩子經常抵觸。
每次閨蜜送完孩子都會找我哭訴,一邊心疼孩子一邊心疼自己,覺得孩子沒有體會到自己的良苦用心。
我也不知道怎麼去勸她,只能側面開解,告訴她不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也要給自己培養一些興趣愛好。
閨蜜後來可能是思考過了,把我的話聽進去了。
沒過多久就跟我說她給孩子退掉了興趣班,不想逼迫孩子。而讓孩子學舞蹈單純是因為她自己喜歡舞蹈,那為什麼不自己去學呢?
我還沒從閨蜜的突然「醒悟」中回過神來,她就告訴我她自己報名了一個舞蹈班,這速度簡直讓我嘆為觀止。
本來我以為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結果沒想到還有後續,前段時間閨蜜給我發消息,說孩子突然跟她說想要學跳舞,因為在家裡看見媽媽練舞很好看,想和媽媽一起跳舞。
隔著電話我都能感覺到她的震驚,連連說了好幾遍自己沒有再逼迫孩子了,沒想到孩子自己突然喜歡上舞蹈了,簡直不可思議。
最後閨蜜當然還是給孩子報名了舞蹈班,還和她是同一個舞蹈工作室,母女倆周末一起去上課。母女感情也變得更好了。
雖然閨蜜對孩子的變化感到非常的震驚,但是說實話我其實毫不意外。
因為我了解閨蜜是真的很喜歡舞蹈,原本不管是朋友還是閨蜜的丈夫都覺得她堅持不了太久,但是沒想到她不僅堅持下來了,甚至在回家之後也會自主練習,跳的也越來越好。
說實話這樣的感染力讓我有時候看著都想去學跳舞了,更不要說總是和媽媽在一起的孩子了。
相比閨蜜以前那種「強迫式」的教育方式,現在她對孩子的影響其實是潛移默化的,又或者說是她給孩子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作用。
很多家長都想要孩子變得自律變得有計劃,但是自己卻沒有任何的計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只會提出「你要怎麼做」但是連家長自己都不會這樣做。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就像是說一套做一套的雙面人一樣,這樣的家長說出來的話也沒有任何的威信。
閨蜜後期的做法,雖然不是直接的對孩子有所要求,但是她主動的約束自己,這種嚴於律己的做法反而會提高家長在孩子心中的高度,讓家長成為孩子崇拜的對象,而更願意去做事情。
如今很多家長的腦海里其實都充斥著過度焦慮的思想。有些家長恨不得孩子一出生就為孩子思考到99歲的人生,把孩子的未來計劃得明明白白的。
不僅如此,她們還會告訴其他對孩子的未來沒有太多計劃的家長們,「你們不能這樣,這樣孩子以後會輸在起跑線上」「孩子長大會後悔的」,硬生生的用這種渲染焦慮的方式把所有的佛系家長都變成戰鬥系家長。
但是家長們卻沒有考慮到,不管是佛系家長還是戰鬥系家長,都不能決定孩子的未來,能夠決定孩子未來的只有孩子自己。
所以家長做出的選擇並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孩子的未來教育需要的是孩子和家長的「合作」。
那麼在這樣的「合作」里,家長又應該做些什麼呢?
1、家長的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和家長的要求家長的期望相比起來,家長自己本身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更加的重要。
一味的給孩子提要求只會讓孩子不堪其擾,不願意去回應家長的期待,自然結果也不可能和家長想像的一樣了。
但是家長自身做好榜樣,不以給孩子壓力為主,反而去規劃自身,這樣以身作則更能讓孩子接受。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總是擔心孩子不學好,但是還有什麼人比家長離孩子更近呢?家長約束好自己,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就是在約束孩子。
2、不要試圖去控制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家長總是不經意的表現出想要控制孩子的一面。
比如有時候家長覺得孩子總是在家裡不出門,覺得孩子很懶,有些家長就會指責孩子,「你每天待在家裡太不健康了!出去走走吧!」
這樣的話在家長看來可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實際上家長一開始就先給了孩子一個負面的評價,在這個負面的評價後面還接著一句半強迫式的命令,這樣只會讓孩子反感。
試想一下你買了一件並不適合你的衣服,你知道這個衣服不適合你,但是你的丈夫/妻子卻對你說,「這衣服你穿上太難看了!你以後不要穿了!」
你或許知道對方說的是實話,可是在那個當下你真的可以接受這樣的話嗎?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他們或許知道自己的某些行為對自己的健康有影響,但是家長不由分說的否定和命令反而會激發他們的叛逆心。
3、創造條件但不必刻意引導
與其去控制和要求孩子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家長不如給孩子創造做事情的條件,不要去刻意的要求孩子,也不要刻意的去引導孩子。
更應該是讓孩子從家長樂觀積極的態度和行為上發現做某件事的快樂,但是即便是自己的行為也無法引導孩子的時候,家長也不要刻意。
有些家長可能看了前文中閨蜜的案例,覺得自己也可以為了讓孩子學某樣東西自己就先去學習,但是事實上你懷著這樣的心態,在學習中展現的狀態也是負面的,只會讓孩子更加認為這件事情是不快樂的,反而適得其反。
我相信所有的家長本意都是希望孩子可以變得更好,都是希望孩子生活快樂,但是有些時候,這樣的期望用錯了方式卻可能變成家長和孩子雙方的壓力來源。
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咪,在生娃帶娃的路上過關斬將。關注我,學習最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關於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